討論區

凡是具名(筆名亦可)並附上身分背景簡單說明之讀者來函,無論您是學者或一般讀者,也無論內容是批評指教或是鼓勵推薦,凡識書屋都會盡量在一週內刊登於此。盼能以文會友,激盪出更為燦爛的知性火花。 .............................................................................................................................................
《破解養生的迷思——國際級學術研究中的保健品真相》專區目錄:
● 相關議題報導
● 消基會專文推薦
● 讀者推薦
● 問答集 (膠原蛋白)
● 讀者投書 (賀寶芙)
● 作者相關文章 (牛樟芝)
.............................................................................................................................................
《歐洲中古生活型態——百篇精選史料導讀》專區目錄:
● 意見與回應 (譯後記)
.............................................................................................................................................
《追尋健康的飲食——各種生理的營養補充與疾病食療》專區目錄:
● 讀者服務 (每日飲食指南)
.............................................................................................................................................
《揭開食物的密碼——分子生物學角度下的營養素分析》專區目錄:
● 讀者推薦
.............................................................................................................................................
《軸心時期的中國倫理學》專區目錄:
● 出版社公告 (侵權書籍:簡體版《軸心時期的儒家倫理》)
.............................................................................................................................................


.............................................................................................................................................
《破解養生的迷思——國際級學術研究中的保健品真相》專區
.............................................................................................................................................
相關議題報導

● 2010年9月3日《台灣新生報》:補充膠原蛋白,多吃雞腳?錯啦!----雞腳、豬皮、魚翅等食物含有不完全蛋白質,這類蛋白質品質較差,因此攝取過量不但可能造成膽固醇過高,也會加重腎臟負擔。 ● 2010年9月6日《自由時報》:補充維生素,不是多就好----補充劑量若超出每日所需標準,反而會造成危害,更要小心可能與藥物發生交互作用。 ● 2010年9月6日[中央社]:違規食品廣告,魚膠原蛋白居冠----不少廣告宣稱,「魚膠原蛋白」能預防心血管疾病,甚至能改善關節炎與椎間盤突出。台北市政府呼籲民眾別上當。 ● 2010年9月7日《明報》:亂補營養,虐待肝腎腸,營養師﹕甲殼素不建議服用----阻礙脂溶性維他命如維他命A、D、E及K的吸收,減低腸道益菌數量,削弱,鈣質吸收。 ● 2010年9月9日《自由時報》:Omega-3營養補充劑,有助治療憂鬱症----憂鬱症患者長期服用深海魚油、亞麻子油等富含Omega-3的營養補充劑,似乎能緩解病情。 ● 2010年9月15日《台灣新生報》:益生菌,改善腸胃道問題----益生菌用來預防或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可能有效,但卻反而增加氣喘及鼻過敏的風險,故目前並不建議使用益生菌來預防或治療過敏疾病。 ● 2010年9月17日《台灣新生報》:大豆異黃酮致乳癌? 缺乏研究實證----以大豆異黃酮來說,會不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還是需要更多的醫學實驗來證明。 ● 2010年9月18日《聯合報》:學者: 關節痛, 吃葡萄糖胺没用----葡萄糖胺和軟骨素臨床上並無療效,無法緩解關節炎疼痛,可能流於「吃心安」。/ 《中國時報》:治關節炎,葡萄糖胺、軟骨素沒效----瑞士科學家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這兩種膳食補充劑並無療效,衛生機關或保險業者不該為此支付費用。 ● 2010年9月22日[今日新聞網]:保健食品摻西藥情況嚴重,監察院糾正衛署----台灣保健食品市場約有超過3000項保健機能性食品,但衛生署積極列管僅有177項產品,顯示列管幅度狹隘。 ● 2010年9月28日[中央社]:每天吞維他命,皮膚癌風險高----服用內含維他命E、抗壞血酸(維他命C)、β胡蘿蔔素、硒與鋅藥丸的自願人士,罹患癌症的機率是服用安慰劑者的4倍。 ● 2010年09月29日《台灣新生報》:長期飲用四物飲,增加乳房病變風險----身體健康的人要避免長時間食用四物、八珍補品,否則可能增加乳房纖維囊腫、乳房良性、惡性腫瘤風險。 ● 2010年10月1日《台灣醒報》: 食品誇大療效,有待更嚴格查緝----產品並未經健康食品許可,只能視為一般食品,因此無法依照健康食品管理法求償二到三倍的價金,只能透過各地消保官與業者協調求償。 ● 2010年10月9日[中央社]:吃益菌抗超菌?效果難說----聞菌色變的人想出吃益菌趕走超級細菌的「以菌制菌」妙招;然而,專家認為效果難說,所幸吃益菌沒效,也不會增加壞菌。 ● 2010年10月14日[中央社]:吃果糖,甜在口裡,病在身體----「XX果糖是好糖」的廣告深植人心,然而,陸續有研究顯示,果糖是高血壓、高血脂、痛風、肥胖的甜蜜陷阱。 ● 2010年10月18日《台灣新生報》:雞精蛋白質會快速化熱量,無法修補組織----喝了雞精感覺「較有元氣」,但是無法持久。當蛋白質轉化成葡萄糖,胺基酸裡的氨就會失去效用,肝臟、腎臟必須處理掉這些氨元素,無形中也增加肝腎負擔。 ● 2010年10月21日[中央社]:益生菌飲料有益人體,恐誇大----業者稱益生菌飲料能增強免疫系統並幫助消化。但是根據歐盟監管機構,益生菌飲品及相關補品的功效未盡如業者所誇稱的那樣。 ● 2010年11月1日《台灣新生報》:喝優酪乳補充益生菌,胃疾患不適合----臨床上常看到胃病患者以優酪乳補充益生菌,不過優酪乳中的乳酸卻會讓胃病患者胃酸分泌增多,胃黏膜受創更嚴重。 ● 2010年11月3日《台灣醒報》:最新研究:DHA 無益改善老年癡呆症----18個月研究期間曾服用含有DHA補充品的民眾,在測量病情程度的「老年痴呆評估量表」上,得分7.89分,比沒有服用的民眾8.27分稍低。 ● 2010年11月4日《台灣新生報》:咖哩所含薑黃素有助脂肪肝預防治療----薑黃素或可預防肝臟組織受到損害,或阻止肝臟受損繼續惡化。研究者認為,這只是初步實驗,未來還需要更多動物、人體臨床研究,才能證明薑黃素療效。 ● 2010年11月10日《台灣新生報》:抗氧化劑過量,容易加速腎癌惡化----一般人攝取紅茶、綠茶、蘋果、洋蔥等天然食物時,其中的槲皮素、阿魏酸並無妨害,但腎癌患者使用防癌抗氧化劑卻會加重癌症惡化。 ● 2010年12月17日《TVBS》:嫩皮成爛臉!吃膠原蛋白錠狂冒痘----營養師說,膠原蛋白用吃的,身體會代謝,細皮嫩肉效果不高,營養價值也不比吃肉好。醫師提醒,肝腎代謝較有毛病的,少吃為妙。 ●2011年5月19日《華視》:綠藻食品含重金屬,洗腎血變綠----每天都吃綠藻食品想保健,沒想到肝指數飆高,到醫院洗腎還洗出綠色的血液。醫生說,可能是綠藻食品在製作過程中被污染,造成病患重金屬中毒。 ●2011年5月19日[中央社]:B肝患者,「腎」選保健食品----大多數民眾會因為生病而想要提升身體免疫力,服用一些保健食品,卻不知道免疫力提升後,位於肝臟的病毒遭受攻擊,正常肝細胞也會因此而損害,若是損害太過嚴重,就容易引發猛爆性肝炎。 ●2011年5月24日《聯合報》:黑心貨賣30年,老闆無所謂----有害塑化劑添加在起雲劑內違法銷售,直到台南衛生局無意中抽檢發現保健食品疑摻有西藥,意外發現塑化劑,才揭發整個黑幕。

※ 遭受塑化劑污染之保健食品包括纖維素、木寡糖、甲殼素、葡萄糖胺、牛樟芝、蟲草、果寡糖、麥精穀粉、蜂膠、乳鐵蛋白、納豆菌、酵素、膠原蛋白、維他命、鈣片、Q10、葉黃素、薑黃素、葡萄籽、益生菌、蜆錠、海藻等,請消費者留意!


............................................................................................................................................. 一本值得大家細讀的好書
發表者:黃鈺生,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祕書長 (2010.10.10)

藥品研發的目的在於治療人類疾病,但是研發成功的藥品如果僅僅用於患有該類疾患的病人身上,其結果當然只是「濟世救人」,可是藥商畢竟是營利事業,濟世救人是研發初衷,一旦研發成功,獲利就成為另一考量,而增加獲利就不再只是治療已發生疾患的病人,而需擴及「可能」罹患該疾患者、甚至擴及預防功效。雖然該「可能」只是假設,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不會罹患,可是這些人卻抵擋不住鋪天蓋地的報導、廣告及代言,再加上中國人傳統「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食療同源觀念,把藥品及保健食品當做禮物者有之、當做安慰劑者更多,因此造就台灣保健及健康食品每年數百億的市場。
近年來已有相當多的研究報告指出,許多由藥商贊助的研究是支撐其藥品通過審核的主要依據,國內健康食品亦然。我在許多場合詢問在場的消費者「是否瞭解國內大多數的健康食品在上市前僅通過毒性試驗及動物實驗,而並未通過人體臨床試驗」時,許多朋友都會瞪大眼睛直呼:「怎麼可能?」當我再跟大家分享,現今的動物實驗都是在嚴格的環境及條件控制下執行,完全不受外在因素的干擾,與人食用是處於完全開放的環境下完全不同時,大家便似懂非懂的說:「難怪我吃了沒有廣告宣稱的效果。」以上陳述都是實情,每個人都會因為「政府掛保證」的廣告而深信不疑的每天吃下大把的「化學食品」,更遺憾的是,所有的學者、專家在這方面的討論都付之闕如。我最近正在看一本朱槿梵先生所著《破解養生的迷思》一書,書中針對國人--應該說是國內暢銷的保健食品逐一論述,就廠商宣稱的效能,從過去的研究報告討論其對人體的必要性,最後提出具體評價,建議食用與否。這本書對從事消費者保護實務的我,產生極為深刻的震撼與感動。我樂見終於有學者願意挺身而出,就過去經由商業操作而使消費者產生似是而非的觀念進一步釐清,更期望這本書能獲得學界迴響,大家更進一步深入討論,帶給消費者正確使用保健食品的觀念,以免消費者聽信報導、廣告而花了大把的鈔票,卻買了、吃了一堆「食之無益」卻增加肝腎負擔的商品。


............................................................................................................................................. 讀者推薦
發表者:劉智明,足底保健師 (2010.10.25)

在目前養生保健的熱潮中,朱槿梵先生提出正知正解,以科學實證分析時下琳瑯滿目的保健食品,提出最正確也最嚴厲的指正,破除社會大眾在不了解醫學的狀態下、被多數保健食品業者蒙在鼓裏而盲目地花錢當冤大頭的處境。
本書專業橫跨解剖學、生理學、營養學、免疫學、生物化學、營養生化學等眾多專業領域,對一般民眾而言,著實需多花時間仔細研讀,但也提供了相當多元化的知識。而這些知識,除了從事醫學、生命科學等專業領域的人之外,通常不會有人去接觸,以致無法辨別保健食品選用的實用性,而花了許多錢、吃下無甚好作用的保健食品。所以對於熱衷保健食品的人,我大力推薦這本好書!


............................................................................................................................................. 讀者提問:高雄,劉先生 (2010.11.10)

在學理上,單獨服用膠原蛋白根本無法有廠商所言之生理效用,這是絕對無誤的。可是我不明白,那些服用膠原蛋白產品的人,有些人卻能體驗到好處,這到底是為什麼?而且,我上網搜尋有關膠原蛋白的口服臨床實驗,還真的有,是否有公信力存在的問題?
.............................................................................................................................................
作者回函:朱槿梵 (《破解養生的迷思》一書之作者,2010.11.12)

劉先生您好,
感謝您的熱心提問!我先綜合回答整個問題,再個別回答那兩個提問。
膠原蛋白屬於蛋白質,在胃腸中會被消化成氨基酸,因此它一定不可能直接成為身體膠原蛋白的一部份。那有没有可能間接成為身體的膠原蛋白呢?這時就必須提到所謂的“蛋白質生物價”。簡單地說,蛋白質生物價是指吃下多少蛋白質後,會生成多少身體蛋白質的比例。譬如攝取10公克的雞蛋蛋白質後,可轉化成10公克的身體蛋白質,那麼雞蛋蛋白的生物價就是100;攝取10公克的牛肉蛋白質後,可轉化成8公克的身體蛋白質,那麼牛肉蛋白的生物價就是80。反推回去,明膠的生物價為0(該數據可以查得到),即代表不管吃下多少的明膠,身體蛋白質的淨增減為0。而明膠就是水解後的膠原蛋白,如果吃了之後無法轉化成身體蛋白質,那當然也無法用來製造身體的膠原蛋白。
(1)為何服用膠原蛋白產品的人,有些人卻能體驗到好處呢?
從理論上來講,這是不可能的,已如上述。但所謂的“體驗”,卻是種不客觀的“感覺”。假設我們相信有些人能體驗到好處並不是刻意地欺騙,那就可能是無意中被自己的感覺所騙。大家都知道,嚴格的臨床試驗必須雙盲,亦即給藥者和服藥者雙方都不知道吃的到底是實驗物、還是安慰劑。如果給藥者知道(單盲)、或者給藥者和服藥者都知道(無盲),那就可能透過認知、舉止、語言等等影響主觀的感覺,將可能嚴重地影響療效的判定,亦即我們常說的“暗示效果”。(“暗示效果”的心理實驗已經多不勝數)所以同樣是吃某樣東西,如果對方不知道吃的是膠原蛋白,她也許就不覺得皮膚變好。如果告知吃的是膠原蛋白,那就會產生“暗示效果”,讓她心裡的“預期效果”使她覺得有效。而且欺騙她那是越好、越珍稀的膠原蛋白,她就會自己騙自己,覺得越有效。
(2)上網搜尋有關膠原蛋白的口服臨床實驗,還真的有,是否有公信力存在的問題?
明膠的生物價為0,是多個實驗室測出來的,這個數值已否定了口服膠原蛋白可轉化成身體膠原蛋白的可能性。若有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亦不必驚訝,因為實驗是可操控的、可偽造的,這時應該先判斷該臨床試驗的參考價值。為了避免偽劣的實驗結果破壞公正的評論,《破解養生的迷思》書中的第6、7頁曾寫道:「對於未經公開發表整個科學證明過程的療效,基本上不予承認。這包括了一些實驗室私下聲稱的結果(…)」如果它在NCBI (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 的PubMed處找不到,那就只能算是黑箱作業下完成的臨床試驗、或者其論文品質還有待加強!在這點上我承認做法有點專制,但這個專制起碼是合理的、是必要的,以維護對產品評論的科學公正性。因為我相信,評論藉助的是有信服力的證據,其結果才能令人信服!


............................................................................................................................................. 讀者投書:張秉生,賀寶芙受害者 (2011.02.23)

我的二姐加入賀寶芙直銷行列後,由於家父已屆七十高齡,而且長年茹素,為了展現孝心,她便介紹父親服用賀寶芙公司高單價的營養補充食品 (優質蛋白粉、營養蛋白混合飲料、素食用草維錠、高纖錠、夜寧新、瓜拉那豆速溶茶飲等),然而原本身體尚稱硬朗的父親,隨後即出現皮膚搔癢、紅腫之現象,甚至最後惡化到嚴重的全身脫皮、水腫滲液。無論是其他銷售人員的意見,還是賀寶芙的相關網路資料,都建議有此症狀者應繼續服用其產品,認為這只是正常的排毒現象或是所謂的好轉反應。而在食用賀寶芙產品約3個月後,狀況越來越嚴重的家父在其他直銷人員的建議下,於賀寶芙的營養俱樂部吃早餐,除了營養蛋白補充飲品、瓜拉那豆速溶茶飲之外,還首次飲用另一項產品:濃縮蘆薈汁,結果當日立刻急診住院。最後診斷證明書上註明:「過敏症,疑似健康食品所致,金黃葡萄球菌菌血症。」在醫師建議停用賀寶芙產品之後,其過敏症狀即逐漸緩解。但是這段期間,家父險些造成敗血症,差點性命不保,並歷經了四次急診及六次住院診療,過程中體無完膚,生不如死,而且造成事後記憶喪失及混淆的症狀;至於有關免疫系統的IgE 數值雖然已從12494 IU/ml降至1107單位,但是至今仍未恢復正常值。在各大醫院進行住院檢查時,皆有分析其飲食習惯及病史,最後幾位醫師的判斷皆為:疑似或高度疑似賀寶芙過敏所致。
我在不久前看到《破解養生的迷思》這本書,其中提到不少國外學者對賀寶芙產品的安全性有所質疑,因此我懷疑家父的情形恐非個案。就算他是特殊體質,全球銷售量高達數十億美元的國際直銷商竟不願撥出一點錢在產品上加註警語,並訓練好第一線銷售員的醫藥知識,此舉等同該公司只顧自家獲利,而枉顧消費者的安全。至於國內具有專業知識的醫療人員,也多半以消極的態度助長可能帶有不良副作用的保健食品銷售,甚至這類產品應該處在衛生署健康食品的管轄地帶,但是卻沒有積極列管。而且一旦涉及司法刑責,國外必須由廠商證明屬於複雜原料混合製成的產品和已發病症並無關聯性,才能擺脫責任,而國內卻必須由完全不明產品詳細配方或不知其內是否含有未標示過敏原的受害者證明其間的因果,這樣只會製造出更多受害者。更離譜的是,由於當初賀寶芙廣告單上蓋有我二姐的直銷商資料,廣告內容誇大之罰金繳納最後都推在家姐一人身上,而不追究提供資訊、並強調產品安全無虞的賀寶芙公司。因此我呼籲弱勢的受害者串聯起來,讓消費大眾提高警覺,切勿隨便聽信或接受他人所推薦的保健食品,以免傷身又傷財;尤其不應輕信熟人的推薦,因為不肖的直銷商公司就是利用這種人性之弱點來賺取暴利。
在此希望藉由凡識書屋的部落格一角,呼籲賀寶芙的受害者透過以下的信箱跟我聯絡:herbalife.victim@yahoo.com.tw (賀寶芙受害者專屬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herbalife.victim)
.............................................................................................................................................
出版社公告 (2013.09.06)

根據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101年度訴字第570號,前述賀寶芙受害者一審勝訴:
食物過敏: 被告迄本件言詞辯論終結之日,均未提出系爭產品曾經實施過敏檢測之相關報告。......且無從由上開標示方法探知各該萃取物之來源,本件自不能排除原告食用系爭產品有導致過敏之危險存在。......被告直銷商依其親身體驗,均明知一般人於食用系爭產品後有可能產生皮膚發癢、出疹等副作用。
銷售模式: 被告之直銷商確有透過說明會或網路平台,以散布宣稱系爭產品具有保健及排毒功能廣告之方式,銷售系爭產品之情事存在。......被告就長期以來市場上充斥宣稱系爭產品具有排毒功效之不實廣告乙事,非不知情,惟其明知上情,卻不積極報請網路警察或消費者保護官清查之,卻僅採取要求直銷商自律之消極管理模式,容任直銷商以前揭手法銷售系爭產品,擴大其營業利基。
善後處理: 被告雖明知系爭產品或有導致消費者過敏之風險存在,並就系爭產品投保意外責任險,卻拒絕為原告申請理賠,致未能及時彌補原告所受損害。
※被告於本件事發後,已更改系爭產品外包裝,在其上標示「使用本品如有任何過敏或非預期之反應,請停止使用並諮詢您的醫師」等警語。

為提供讀者正確醫藥資訊,凡識書屋特地在此節錄一篇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發布的相關文章:
......大家都覺得天然萃取一定安全,這個觀念不一定對喔!......個人體質對食物反應都有差異,例如有人對奇異果過敏,有人卻不會。「健康食品」、「錠狀膠囊狀食品」也是相同道理,即使是天然物萃取,對於不同的個體,還是可能發生不適,並非百分之百安全。一旦食用產品後造成不適,務必先停止食用且就醫,千萬別相信排毒說法,造成無法挽救的後果。......食品若宣稱具療效或其他特殊奇效就是不實廣告。......食品廣告詞句也不可涉及誇張或易生誤解,例如......改善體質......排毒素......等。所以別再誤信廣告中宣稱有超強效果的產品,以免花錢又傷身。......衛生署為保障民眾食品安全,特別建置了「健康食品及膠囊錠狀食品非預期反應通報系統」,不管是民眾還是專業人員,只要因食用保健用食品而出現不適情形,都可以上網http://hf.doh.gov.tw 來通報。(全文詳見http://hf.doh.gov.tw/TDRF_HUAS/Huas/NoticeContent.aspx?NOTICE_CODE=80)< br/>

.............................................................................................................................................
作者相關文章 (節錄)

朱槿梵: 牛樟芝抗癌功效缺乏科學證據
(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第376期,2012/08)

牛樟芝的實驗結果應該解釋為抗癌?還是致癌?
科學證據方面,牛樟芝還處於初步的細胞實驗和簡陋的動物實驗上;不僅抗癌的生理機制並不清楚,甚至連活性物質到底是什麼也眾說紛紜。
那些以腫瘤為研究對象的實驗發現:牛樟芝有細胞毒性、會破壞DNA、引起細胞凋亡。這樣的性質解釋成抗癌,合理嗎?此處以近期名氣最大的「馬偕一號」為例:
「馬偕一號」是牛樟芝萃取物「去氫硫色多孔菌酸」的別名。根據2010年6月號馬偕院訊(307期)〈馬偕一號,癌症治療新曙光〉的報導:「使用少量馬偕一號,只要3天,白血病細胞會出現『有絲分裂風暴』,啟動癌細胞不正常分裂,並導致癌細胞壞死,抑制癌細胞效果高達97%,對最頑強的胰臟癌細胞抑制率也高達6成至8成,讓癌細胞快速凋亡」,而且「作用在正常細胞時並無顯著毒性反應」。
看到醫院這種全然正面的報導,人們大概會相信牛樟芝就是抗癌的明日之星!其實「馬偕一號」連動物實驗都還沒完成。……
「馬偕一號」想從具有醫療潛力的階段晉升到具有醫療價值,除了要能消滅癌細胞外,至少還必須考慮它對正常細胞的毒害程度如何。根據原論文……:「馬偕一號對於正常的人類單核細胞之生存能力,表現了輕度到中度的抑制作用。」注意啦!「馬偕一號」不是沒有副作用的!而且人體有數百種的細胞,研究者實際上只進行了一種細胞的檢驗,就誤導民眾以為它完全「無顯著毒性反應」。
另外一看到「馬偕一號」影響的是染色體,就不得不令人擔心。2011年台中榮民總醫院教學研究部的論文也發現,牛樟芝萃取會增加DNA碎片;2012年高雄醫學大學天然藥物研究所的論文亦顯示,會破壞DNA結構。
那麼,只因為在初階的實驗中牛樟芝萃取能導致癌細胞死亡,便宣傳其抗癌功效,是不是太早了呢?如果廣泛以各種正常細胞為研究對象,能保證都不造成死亡或傷害嗎?既然牛樟芝萃取會引起DNA損害、啟動癌細胞不正常分裂的話,難道不會同樣啟動普通細胞的不正常分裂而致癌嗎?……
牛樟芝不屬於具有長久食用歷史、安全性已獲得廣泛認同的物質。照理講,這樣的東西應該先通過人體實驗才可以作為保健食品,不過它早就出現在市場上了。好吧,既然都已經吃下肚,又為何不直接進行人體實驗來證明療效呢?可見得其中必有玄機!靈芝也是一樣,臨床上它甚至有肝毒性的疑慮,難道面對牛樟芝時不該更謹慎點嗎?但是政府、學校與醫院卻在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一邊拐彎抹角地誇大牛樟芝的抗癌神力,一邊收取認證費、權利金,大家手牽手開心地透過廠商一起來撈病人的錢! 聰明的消費者如果不想當實驗室裡的小白鼠、以及產官學勾結下的犧牲品,那就在臨床療效尚未被證明之前,先別相信那些不負責任的美麗承諾,另外也順便放過快要滅絕的牛樟樹吧!

※出版社編按:衛生署核定之數項牛樟芝健康食品皆未進行人體實驗,而且皆無抗癌功效之宣稱。


.............................................................................................................................................
《歐洲中古生活型態——百篇精選史料導讀》專區
.............................................................................................................................................
讀者意見: 東華大學 蔣竹山老師 (2011,3,19)

這本歐洲中世紀的史料導讀,的確蒐集到許多難得一見的中世紀史料,作者將每篇史料都做了深入的導讀,筆法也相當特別。由於書中沒有導讀,也沒譯序,所以不太明白為何會在台灣翻譯這樣一位德國史家的書,台灣讀者應該不太知道Arno Borst何許人也,或許有篇專家導讀會更好。此外,譯本對於史料採取文言文的譯筆,雖有言簡意賅的功能,但對於原本就對中世紀歷史背景不熟的讀者,或許會造成另外一種隔閡,儘管這文言文寫的還真是不錯,但這究竟不是我們常用的文體。另外譯本自行增加了一些地圖,可看出出版社用心之處,但有點過於簡略,若想進一步知道這些地名位置與周邊之關係,可能還需有更多的輔助知識!
.............................................................................................................................................
譯者回函: 瞿德瑜 (《歐洲中古生活型態——百篇精選史料導讀》一書譯者, 2011,3,24)

蔣老師,您好!
謝謝您的寶貴意見! 您的確點出了我在上卷中僅用簡單譯註說明如何翻譯史料和製作地圖,恐造成讀者的若干困惑;而且我在編輯過程中僅協助出版社將原書的架構與資料進行補強,才疏學淺的我也不便在書前撰寫譯序,遂忽略中文讀者可能在一開始就需要導讀之類的輔助。針對這些不足之處,下卷會附上一篇譯後記 (詳下),讓讀者審視此書的重要性,並略微了解我在翻譯過程中的若干抉擇。

譯後記
踏上翻譯之路,算是生命中的意外。由於在台灣唸大學期間,總覺得西洋中古史這個領域的參考書籍實在不多,於是有機緣赴德重新拾起書本時,就充分行使修課的自主權,盡量集中修習中古史的相關課程,不但稍償夙願,也能多方觀察國外是以何種角度分析其傳統歷史。由於當時學校還要求歷史系的學生必須進行校外實習,我便以先前在台灣擔任編輯數年的工作經歷直接抵免,但還是覺得該做點什麼;尤其是為了不讓中文荒疏,於是就想嘗試翻譯一點東西。沒想到Prof. Rüthing這位中古史教授竟為此召開了小型會議,幾位老師們幫我開出一份建議書單,而《歐洲中古生活型態》這本書便是其中的首選。
光是從德文原書所附的資訊,就讓人對作者肅然起敬。從作者簡介中即可了解,Arno Borst教授曾榮獲德國歷史學界的諸多重要獎項,甚至因為中古文化史研究上的重大成就,於1996年獲頒國際學術界知名度僅次於諾貝爾獎的巴爾贊大獎 (Der Balzan-Preis)。另外,在這本乍看不似一般學術著作的書中,所附的參考書目竟高達46頁,其中包括歐洲各種語言的文獻,而整本書更涵蓋整個中古千年,能有此種研究功力的學者實在是鳳毛麟角。不但書中資訊之正確性至今仍為學者們高度推崇,而且作者能夠將學術研究的題材化為一般知識分子皆可閱讀的文字,更是為人津津樂道。
向我建議這本書的某位教授還說,他習惯不時翻個幾頁,從中汲取教學靈感。這倒也是!因為歷史系的教學很不輕鬆。留德期間,我竟沒有遇到歷史系教授重開同一門課的情形。教授既無陳年講義,學生也不需要考前抱佛腳,而是從社會、經濟、法律、宗教、文化等各種層面選題報告;課堂的軸心已從中學時代的政教知識偏移到各類專史,並且直接從多元的史料、從最新的區域性研究之比較展開討論。而《歐洲中古生活型態》不但是一個豐富的史料寶庫,更反映了這種強調史學思辨的學風。這本書最大的特色在於:每進行兩篇時空不同的史料導讀後,作者還另起一小節綜論其間展現的文化變遷,等於是先微觀分析、再宏觀論史,加上深入淺出的文學筆鋒,因此不但在德國已成永不落架的經典之作,吸引了數萬讀者,而且也有多種外語譯本的問世。
但是在我後來斷斷續續、長達數年的翻譯過程中,有兩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一是怎樣拿捏史料翻譯的風格,二是如何克服若干文化的隔閡。
在某種程度上,已翻成現代德文的史料部分算是要比作者導讀文字來得簡單些,但是該如何用夠份量的中文轉譯西賽羅、佩托拉克之間的若干重要作品呢?由於我接觸過一點拉丁文,感覺其時而華麗、時而虛渺的風格與中國古文頗為類似,而書中談到史料時,又不免提到雕琢的文筆、抽象的玄思、甚至是精彩的詩篇,並且隱約感覺到對仗的影子,所以我嘗試使用接近文言的筆法。後來,一位中文學養深厚的德國漢學家願意就其中幾篇難易度各不相同的譯稿詳細審核,如果通過,則歷史系要求學習的第五種外語就可以抵免;透過評語,我知道譯稿在精確度和風格掌握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此譯本的未來讀者可能大多數是歷史系的師生或系友,對他們而言,閱讀淺白的文言理當沒有太大難度,因此就這樣定型了。
由於一個翻譯者應盡量對內文達到百分之百的理解,因此在翻譯之初,我曾就某些從未接觸的文化課題和難度較高的翻譯文句求教於一位博學且和藹的老先生Herr Siebzehnrübl,獲益良多;後來意外得到一筆獎學金,終於有錢買了一套中古史百科全書,並隨著研究課程的深入,逐步修正對某些觀念的認知,最後甚至利用網路,幸運地把少數以傳統方式不易蒐集到的參考資料補齊。在我所提供的註釋裡,除了極少數摘自原書所附大事年表的簡略資料,以及借助手邊的中文教材和德文資訊,就作者視為理所當然而未多加說明的歷史文化背景加以簡述之外,其他就是我不揣淺陋,針對一些似乎尚未有人特別著墨、或是含義略微複雜的專有名詞所做的說明。至於若干未曾聽聞的地名,我也利用網路尋出精確地點,並根據歷史地圖,按各章節所提到的城鎮與區域繪製相關地圖;不過因為疆域劃分常隨時間而改變,繪製有其困難度,因此僅提供相對位置的簡圖,但是已盡量要求與內文所述的年代相符。而艾伯斯朵夫世界地圖這份作者分析的唯一圖像史料,也在出版社的協助下,取得比原書更佳的圖稿,我則借助先前課堂所學,在旁邊畫上簡單的示意圖。或許這些原書所無的資料,可以協助中文讀者跨越不同文化圈之間必定存在的若干隔閡。但是個人畢竟所學有限,尚祈讀者不吝指正。
另外,書中某些特定名詞不只出現於同一單元,但是僅在首次出現時標示原文,而且相關註解也只會出現一次,缺乏橫向聯繫的功能,所以我在翻譯過程中製作了近百頁的索引電子檔,其中包括原書所附的人名索引,可提供讀者相互參照之用。
然而,《歐洲中古生活型態》畢竟不像一般西洋中古史教材那樣論述史事,而且多元的史料內容也不全然與常態的歷史教學有關;它或許不被學者們視為資料詳備且格式講究的學術著作,也不是讀者們期望一眼掃過而無需深思的通俗讀物。那我們該如何定位這部看似另類、卻享譽歐洲的大師級作品?
首先,這是一本從嚴謹的史學研究出發、以文化論述模式寫作而成的書籍,它訴求的對象是任何對文化史有好奇心的讀者:史料背後潛藏著什麼真相?字面之下蘊含著哪些文化現象?
第二,這是一本出版雖早、卻仍饒富新意的書籍,它訴求的對象是任何對中古史抱持興趣的讀者:某些研究範疇是否仍被忽視?千年之間的若干變遷是否被扁平化?
第三,這是一本討論範圍甚廣、可激發研究靈感的書籍,它訴求的對象是校園中的所有相關學者:國內西洋史的教學研究水平能否與西方直接接軌?當這個領域還留有相當的空間讓有心人揮灑時,我們該如何勝任這個角色?
我本人和凡識書屋的夢想皆是:如果國外重要的史料文獻和研究成果能多多翻譯成中文,待基石墊高,提供更多人望遠的機會,則日後華文圈就可能多出幾位專家,甚至還能像西方某些漢學家一樣,不但熟諳另一個文化圈的經典,甚至可以入其室、操其戈,成一家之言。 .............................................................................................................................................
歡迎讀者來信索取 歐洲中古生活型態-譯名對照與索引


............................................................................................................................................. 《追尋健康的飲食——各種生理的營養補充與疾病食療》專區
.............................................................................................................................................
出版社公告 (2011.10.18)

近日有讀者反應:按照衛生署2011/07/06公布的新版每日飲食指南資料換算,發現數據似乎有誤,要求代為釋疑。
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除了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公克提供4大卡、脂肪每公克提供9大卡的公式去計算三大營養素的熱量提供比例之外,還應留意一份2011/01/06公布的食物份量代換表。
由於全穀根莖類的份量參考基準與建議份數這兩處表格的單位不同、卻未在飲食指南的數頁資料中提供代換表,方才使讀者產生誤判。因此建議讀者在選擇食物時,應特別留意食物份量代換表,資料詳見 http://consumer.fd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73&pid=398#3


............................................................................................................................................. 《揭開食物的密碼——分子生物學角度下的營養素分析》專區
.............................................................................................................................................
讀者推薦
發表者:王舒俞,蔬食料理作家 (2013.09.08)

如果你已經有了一般報章雜誌上常會提到的營養學知識,或是對各種健康食品為什麼對身體好的知識有很高的興趣者,這是一本進階閱讀。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大略清楚為什麼要吃果寡糖?為什麼要吃亞麻仁油?以及知道什麼是升糖指數?什麼又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食物營養話題,而且有興趣、有疑惑者,就非常推薦這本書。
我的營養知識一點都沒受過專業訓練,因此都來自於網路資料搜尋或是通識營養書,所以太艱深的書也看不懂,這一本的難度對我很剛好,除了少數談化學式的解說之外,我幾乎都可以接受。
這本書的前幾章,一邊看一邊還忍不住把剛獲得的知識馬上講給我先生聽,因為它解了我不少的疑惑,等都等不及就要趕快找人分享。例如幾年前我便屬於反對吃椰子油的人,但是後來冷壓椰子油被炒作,到處都把椰子油誇到像黃金一樣,但我心裡其實有很多疑惑,一點都沒有從那些推薦吃椰油的書籍文章中獲得解答,所以吃完一罐,我也就沒再購入了。而對椰油的疑惑,在本書中被提到了,實在太高興了!
另外,亞麻仁油也是。它確實是沒話說的好油,但是過量會怎麼樣?廠商沒有說吧?
這本書的立場中立,告訴大家過與不及對身體的影響性。因此橄欖油不是最好的長期食用油,果寡糖其實除了對益生菌有好處,也同時會被壞菌拿去利用。
很好奇「為什麼」嗎?作者把複雜的東西講的夠簡單了,因此只要你有興趣閱讀它,就能看懂作者在說啥。
很多話,廠商的廣告中都不會提。而一般市面上的文章,也都只看到優點的實驗報告,好像也沒人會同時發表缺點的報告。
這就是我要的中立。因為所有的食物和營養素,都要「適當的攝食」還要「因地因人制宜」才對。所以作者可不會鼓吹你一定要吃什麼什麼才對,也不會用聳動的文字嚇得你不敢再吃什麼食物,就非常的「如實呈現」營養素對人體的影響性。而且採用了世界各國的報告,簡單的讓讀者知道別人做過了哪些實驗結果。
這本書用最簡單的語文呈現了複雜的營養學秘密,讓我讚嘆人體內的化學反應,真像一門宇宙學,深而不可測,牽一髮而動全身呀!
本書也非常適合當成家裡的營養參考書,如果有需要查資料就可以用到,例如某種維他命多少叫做過量?大部分人都說缺少某營養的壞處,但是很少會說攝取過量會怎麼樣?又為什麼過量會出問題?
因此就算你對營養學的好奇心無法支撐你讀完這一本書(後面有些章節談的比較深入),它依然是一本值得長期放在書架上的書喔!
(一旁的散文書籍還沒有這一本看得快,我唏哩呼嚕就看了好幾章還捨不得離手,我都忍不住懷疑,到底是這本書太好看了,還是自己選錯行,早應該去讀食品營養學系才對?)


............................................................................................................................................. 《軸心時期的儒家倫理學》專區
.............................................................................................................................................
出版社公告

目前坊間流傳的簡體版書籍《軸心時期的儒家倫理》(2009年河南教育/大象出版社)之內容,乃是掛名之第一譯者於2001初譯之後,輾轉由張姓教授將資料交予作者,要求找人協助改稿,而後尋得第二位譯者接手處理。然而這份在2003下半年緊急根據1993年英文版譯出梗概的草稿,因為居間聯繫的張姓教授遲不出面,遂在出版計畫不詳的狀況下,未再進行必要之審校。雖然張姓教授終於在2005年出面索取這份草稿及暫擬的中文版序言觀看,似乎可在初步評估稿件是否可用之後,繼續進行符合學術出版要求的詳細審訂,不過之後並無人聯絡作者和第二位譯者簽立合約,而兩人既然從未授權,遂未詳究,只以為書籍不會出版。

然而2004年已逝之第一位譯者遺屬,以及身處海外的其他著作權所有人,皆於2010年意外地從不同管道取得此書,發現張姓教授掛名執行主編,交由出版社印刷數千、甚至數萬本販售,並於後記寫下作者藉機製作修訂版、另外找人協助翻譯等不符事實的語句。其後記中甚至強調這本書已經整整翻譯了十年,前後有五六人投入工作,我想我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等語,但是詳細比對2001/2003/2009各版本,竟發現書中內容與第二位譯者2003年大幅改譯修潤的草稿幾乎完全相同。在壓稿多年期間,僅有學者提供若干漢學家的譯名建議、以及編輯修改了一些打字問題,然而另有人在其中增加了更多錯誤,舉例如下:

a. 書名:《倫理學》改成《倫理》,但是書中主要分析的是道德這種層次較高的倫理學範疇,而非層次較低的倫理。
b. 內文:《左傳•桓公六年》改成《左傳•齊桓公六年》,然而《左傳》依魯國諸侯紀年乃是國學常識。
c. 注釋:《Vorlesungen über die Philosophie der Geschichte》改成 《Vorlesungen ü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完全不明其故。
d. 譯名: 學者建議的譯名中,編輯竟讓其中半數有前後不符之情形。
e. 標點符號: 編輯時經常更動標點符號,甚至刪去連接詞,反而造成多處扭曲文意。

由於第一位譯者已故,首家取得合法授權的中文出版社凡識書屋只能割捨他曾為此書貢獻的文句,鼓勵第二位譯者重新按照作者的英文原稿進行逐字重譯,並提供更適合的學術用語與學者譯名。期盼讀者切勿購買內容多有瑕疵的侵權產品! 日後若於學術文章中引用此書,也請以即將出版、能詳實呈現精微哲學論述的正版為準。

(作者及第二位譯者從未以口頭或書面之形式,授權任何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國民或單位全權處理或出版發行其作品!有關侵權之事證,只消詢問大象出版社能否出示作者及第二位譯者之授權出版合約書,甚至是第一位譯者或美國出版社有效授權之合約書,即可明瞭我方所言不虛。而且侵权者亦曾在往來信件中言及:版权事宜至今尚未落实,缺少正式的法律手续。/在此书出版之前,我社从未能与第二位譯者有过任何接触。然而侵权者至今都未能依據大陸著作權法精神進行合理合法的必要處置。相關內幕另見http://tw.myblog.yahoo.com/vans.bookclub/article?mid=57&prev=20&next=56 或 http://blog.sina.com.cn/vansbookclub)